z6尊龙凯时,淮安非遗:走进百姓生活
发布时间:2024-08-05 12:44:48 | 次浏览
第二届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暨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主场活动在淮安成功举办,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持续的影响。本次非遗展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淮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该展已连续两年在淮安举办。今年的活动进一步突显“运河传情、匠心筑梦”的主题,精挑细选京、津、冀、鲁、豫、苏、皖、浙8省(直辖市)160余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集中展示,吸引了八方游客来淮观展,同时彰显了淮安的悠久历史与深厚的人文底蕴。活动期间,吸引了众多媒体对活动全过程进行精准推介、广泛传播,线上线下点击率超千万人次,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逐渐成为淮安文旅融合新的品牌,影响力扩大到日本等周边国家和地区,日本的livedoor(活力门)关注并推介了大展盛况。
江苏省淮安市素有“运河之都”的美誉。大运河孕育了一代代淮安的优秀儿女,演绎出一个个感人的淮安故事,周恩来总理、周信芳等一大批历史名人在这里留下过足迹。在这里,你可取动,到淮安大剧院看场惊险刺激,动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杂技表演,感受山呼海啸的淮安热情。大幕拉开,光影渐暗,《劈风斩浪—蹬人抖轿子》登场,听着海浪翻滚,看着演员在空中腾挪,剧场蓝色的基调犹如置身磅礴的大海,心旷神怡。你亦可取静,能看到淮安·中国大运河文化周、郎静山杯新画意摄影双年展、中国大运河主题艺术摄影展、“运河文学”论坛暨全国知名作家采风行、“大美运河—运河沿线城市书法作品展”、“运河情缘—运河沿线城市美术作品展”等等异彩纷呈的主题活动。近年来,淮安人正在用自己的努力,保护、传承和利用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将运河文化发扬光大。
前些年,让淮安蛋雕传承人吴小琦忧虑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很多民间的传统手工艺正逐渐消亡。“老淮安以前有许多传统手工艺,但现在没有市场,没人认可。民间传统艺人越来越少,愿意做这些的人也越来越少,我很担心这些传统手工艺后继无人。”而随着非遗保护的逐步深入,淮安的非遗保护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有了保障。吴小琦表示,现在的非遗保护传承环境和氛围非常浓郁,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传承,淮安市政府还出台了《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办法》,要求文化、教育等有关部门支持传承人招募学员,支持传承人进入高等专业院校研修研习,全面推广实施家族传承、师徒传承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传承人培养模式,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传播。淮安市文化部门组织传承人赴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参加研培,进一步“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同时,还组织非遗项目走进校园,加强普及,现在她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技艺传授中去。吴小琦每周的时间排的满满的:周一前往淮阴区袁集小学教手工课,周二到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周三市老年大学,周四淮安小学,周末还要经常参与非遗项目展示或教学活动……吴小琦觉得,虽然辛苦了一些,但是不仅生活更加充实了,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也更有希望和盼头了。
2018年2月1日,淮安颁布实施《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办法》,重点针对解决实施非遗保护工作以来淮安各地非遗保护经费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顺、市场化运营不够规范等方面的问题,确立了分级保护模式,省级以上代表性项目实施重点保护。针对处于不同现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确立了抢救性保护、记忆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区域性整体保护等分类保护方式。同时,淮安市还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并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经费,实施代表性传承人补助和奖惩机制,年度传承绩效考评优秀者予以适度奖励,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者启动退出机制等等。淮安市依法行政、科学保护、规范管理的路径十分明确而清晰。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根基和土壤受到巨大冲击,最显著的表现形式则是传承阵地和传承场所遭到破坏,z6尊龙凯时官网不断消失。淮安先后命名四批市级传承基地70家,z6尊龙凯时官网其中江苏省淮海剧团、江苏省长荣京剧院、淮安市淮剧团入选江苏省首批省级传承示范基地,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淮安区李三吉食品有限公司入选第二批江苏省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不仅如此,涟水县、江苏省淮海剧团等基层地区和单位还让非遗项目扎根校园。淮海剧团先后在淮阴师范附属中学、淮阴区实验小学、韩桥小学、淮安市富士康实验小学等中小学成立淮海戏传承基地。
传承人们每周固定时间去授课传艺,传授淮海戏技艺,传播淮海戏知识,发展淮海戏受众,建立淮海戏观众群体。“艺术要从娃娃抓起。”作为非遗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国家一级演员许亚玲在繁忙工作之余,将淮海戏的传承视为己任。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孩子们学戏的兴趣日浓、技艺渐进。淮阴区实验小学排练的传统剧目《催租》多次在省、市、区各类舞台惊艳亮相并斩获多项大奖。其重点打造的淮海戏剧目《赶集》还于2016年成功入选“全国青少年春节联欢晚会”,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典范,备受各方关注。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涟水县河网中学和军民小学等学校延聘泥塑、剪纸、莲湘等项目传承人为辅导老师,编撰了校本教材,推进常态化教学传承。清江浦区在清江文庙建成非遗工坊传习基地,包含了非遗工坊、文创驿站、培训中心三大功能区,在培训中心定期举办非遗项目公益培训,吸引了大批的爱好者。金湖县则组织相关传承人深入村镇,面对面地教、手把手地传,大力培训基层传承传播人才。全市各级各类项目的传承阵地建设如火如荼,普及化传承呈现“星火燎原”的势头。
淮安是中国四大菜系之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唐代诗人李白留给淮安的诗《淮阴书至王宗成》就有对这里美食的赞美。“暝投淮阴宿,欣得漂母迎。斗酒烹黄鸡,一餐感素诚。”读着李白的诗,坐在运河边,品着斗酒煮黄鸡,怕是神仙不过如此了吧。大运河沿线的美食吃的可不只是味道,是能把莽汉吃成秀才的文化大餐,每道菜都是一段故事和历史文化的传承。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这里留下两道名菜,“珍珠翡翠白玉汤”和“活鱼锅贴”。相传朱元璋做和尚逃荒时,饥饿难耐被一老妇救起,煮了一碗白玉汤充饥。后朱元璋建功立业,始终忘不掉浓汤的美味,宫廷御厨费尽心思不能做就,只得寻老妇出山面授机宜,原来只是高粱米和青菜叶熬制出的。这在当时实在算不上什么佳肴,但今天看来似乎是减肥养生的极品。
朱元璋打天下也不容易,长江上被陈友谅击败,身负重伤被渔家救起,做了个普普通通的活鱼锅贴,连吃数日,伤口奇迹般愈合。大概是这道菜富含胶原蛋白有助滋补罢了。
运河的美食多得数不清。1949年10月,新中国“开国第一宴上”,淮安的软兜长鱼作为热菜率先登台,被称为“开国第一菜”。《山海经》中有记载:“湖灌之水,其中多鳝”。淮阴地方志上记载的清蒸白鱼,其肉色如玉,细嫩可口,若蘸以食醋,其味酷似蟹肉,鲜美无比!苏轼吃美了便写下:“蔓菁宿根已生叶,韭芽戴土拳如蕨。烂烝香荠白鱼肥,碎点青蒿凉饼滑。”
淮安菜不但吃出文化,还能吃着“解恨”。相传古时候大运河里来了个螃蟹精,祸害百姓,一个叫文楼的壮士手持青龙宝刀与螃蟹精大战,斩妖除魔后也力竭而亡。淮安人为了纪念他,建了一座高楼取名“文楼”。淮安百姓觉得如此事迹仅仅留下一座有纪念意义的标志性建筑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开始齐心合力吃螃蟹,食其肉,啖其膏,仍觉得不解气,还要取出它的黄油、蟹肉剁成肉馅,用面皮包上,架上干柴,点上烈火,用高温蒸煮,再吃下肚里,方解心头之恨。于是这道“文楼蟹黄汤包”也就成了除暴安良菜,更成为淮扬美食的杰出代表。
淮安,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节点和标志性城市,从生态维度、生产维度和生活维度深挖运河文化底蕴,讲好运河故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传播与利用工作,推动大运河淮安段逐步“活”起来、“动”起来、“靓”起来,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贡献了淮安力量z6尊龙凯时。